中文/en

“华彩丝路 匠心筑梦”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活动异彩纷呈

2023-05-18

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华彩丝路 匠心筑梦”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活动在华彬东盟健康产业园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盛大启幕。该活动由中国新闻社、北京华彬文化基金会联合主办,本次活动包括“探寻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互鉴”文化论坛和“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建筑展览。曼谷和北京两地“云端”连线,来自中泰两国的政府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媒体朋友200余人,共赴文化盛宴,传承历史文化,推动文明互鉴。

泰国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阿努廷•参威拉恭,泰国前教育部副部长、前交通、能源部部长彭萨先生,华彬集团董事长严丹骅女士,中国新闻社党委常委、副社长王旻,华彬文化基金会秘书长卢战女士,巴吞他尼府行政机构主席,巴吞他尼府省长,巴吞他尼府国会议员以及来自泰国当地政府、商会、媒体等嘉宾共同出席。著名专家学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和泰国建筑专家Nitisak先生参加活动。此外,还有来自中建集团泰国公司、泰国本地知名基金会的代表,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曼谷邮报、泰国3台电视台等中泰两国的媒体朋友到场。

泰国驻华大使阿塔育•习萨目先生在视频发言中提到,中泰两国历来是亲密友好邻邦,“中泰一家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今天是世界博物馆日,也是华彬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东盟)开放落成的日子,该中心将进一步促进两国之间的合作、友谊和文化交流,承担起中泰两国未来合作交流的平台,希望能够继续在推进中泰两国及所有国家和地区间合作和友谊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华彬集团董事长严丹骅女士表示:受我父亲,华彬文化基金会名誉理事长严彬先生的委托,感谢并欢迎大家出席“华彩丝路 匠心筑梦——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活动”,共同见证这一重要的启动时刻!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这与后疫情时代,中国与东盟各国人民更加渴望交流、渴望发展、渴望健康的诉求相得益彰,这也是我们将活动选择在这个时间的初心。今天华彬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的启幕是一个开始。未来,以此为平台,我们将为中国与东盟各国,为共建一带一路做出更多新的贡献!

华彬文化基金会秘书长卢战女士认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传承与保护,是华彬文化基金会起步时间最早、开展项目最多的一个公益领域。2012年,我们成立了“华彬艺术博物馆”,抢救与保护了一批海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藏品;同时,通过资助、展览、演出等多种形式,让非遗文化惠及大众,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华彬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东盟)项目是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的“集大成者”,未来将携手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持续举办更多青少年教育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迎接来自全球各地的文化爱好者们,互学互鉴,增进友谊。

中国新闻社党委常委、副社长王旻先生表示:泰国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国家,与中国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化相似,民心相通。中国新闻社联合北京华彬文化基金会策划了“丝路印迹”“一带一路”古建图片展和“探寻‘一带一路’上文化交流与互鉴”主题文化交流活动。在此展示近百幅中国传统古建筑及丝绸之路国家古建筑的摄影名家佳作,并借机和海内外业界顶尖的学者和专家展开交流,以丝绸之路文化精神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传播“一带一路”美美与共精神,向“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献礼。

非遗“出海”  续写中式传统木作技艺新篇章

今年时逢“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丝绸之路”这个古老的文化符号,为非遗保护带来了全新机遇。为了推动中国及“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交流与互鉴,传播中华民族灿烂的非遗文化精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华彬文化基金会的倡议与支持下,华彬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东盟)应际而生。

该项目由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教授团队担任设计,对标中国皇家建筑,充分汲取中国传统古建筑智慧,并将带着《论语》中“仁者寿”的美好寓意,在见证中泰悠远文明历史的曼谷落地。这也是如此大规模的、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作品,第一次在海外呈现。

华彬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东盟)以颐和园仁寿殿为设计蓝本,建筑木构件总量约35万件,是海外规模最大的采用传统技艺营建的中式木结构建筑,完整遵从北方官式建筑营造技法,体现古建筑的规制、形状、规格等特点。

从2020年到2023年落成,在华彬文化基金会的支持与推动下,来自中国北京、泉州、泰国曼谷三地的工匠师们,包括由国家文物局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刘大山、国家非遗传承人翁国强,以及瓦工、木工、雕刻工、石工、油漆工、彩绘工等200多个中国工人和60多个泰国工人,历时1000个日夜,合作完成。该项目承接中国传统建筑技艺“老中青、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将木结构营造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延承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并根据泰国当地的环境、气候、地质条件等做了本地化处理,使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地得以创新和发展,从而增进不同国家的文化认同与友谊。未来,这里将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爱好者,重拾丝路印迹,成为在“一带一路”上展示中华文明、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推动中国和世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交流对话  在互鉴中守护人类文明

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文化因多样而丰富。活动当天以探寻“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交流与互鉴为主题的中泰文化论坛同期举办。围绕“‘一带一路’上的建筑之美”和“非遗保护与传承发展”议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先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先生,泰国建筑专家Nitisak先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园林博物馆艺术顾问王其钧先生和文物专家、华彬集团顾问沈珠女士进行了深入交流。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先生表示:华彬集团致力于推动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对话,在泰国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更是这种努力最新的成果,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历经数千年发展,达到最为成熟时期的特征,营造的过程更体现了中国能工巧匠精湛的技能。希望这里能够成为不同文化间交流对话的重要场所。

文物专家、华彬集团顾问沈珠女士提出: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文化因多样而丰富。我们要通过搭建国际化的文化交流平台,使中泰两国发挥各自所长,为人类文明共同发展创造机遇,共同绘就各美其美、文明互鉴的新画卷。文化遗产属于全人类,各国NGO组织要发挥更大作用,助力非遗传承与创新、不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增进友谊,促进和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先生表示:我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此次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中国与东盟国家海陆相连,习俗相似,文化相通,有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联系。华彬东盟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将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展示中华文明、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增进文化认同与友谊。未来,这里将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爱好者、重拾丝路印迹、“筑”梦华彩篇章。

论坛现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园林博物馆艺术顾问、中国圆明园学会园林古建研究会副会长王其钧先生还讲述了丝路上的建筑美学,泰国建筑专家nitisak先生则分享了现代建筑设计的文化表达、文化遗产建筑的创新利用。

古建为媒  美美与共映照丝路

古建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文明符号。“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精妙绝伦的古建杰作。中国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泰国是“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国家。本次活动设有展览环节,以“丝路印迹——一带一路古建图片展”为题,在中国北京及泰国曼谷同时举办。展览分为三个单元:《神工意匠》《东西辉映》《文明互鉴》,通过遴选古今中外名家拍摄中国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古建的经典摄影作品,并首次以影像的方式呈现以颐和园“仁寿殿”为设计蓝本的中式木作技艺成果——华彬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东盟),佐以绘画图表等视觉元素,内容涵括“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以期深入挖掘“一带一路”十年建设的文化内涵,见证中式木作技艺在泰国的非遗传承成果,保护“一带一路”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共促中国—东盟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诺亚方舟。在中国、东盟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华彬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东盟)在特殊的日子呈现在“一带一路”的舞台上!以中国北京颐和园仁寿殿为原型,通过中国传统工艺复刻的整体建筑群,不仅承载着交流对话的责任,更承担着文化互鉴的使命。

30多年来,华彬集团一直以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民间的多领域交往为己任,为国家间的友好交往、合作共赢助力。作为华彬文化基金会的捐赠方,华彬集团特别重视各国民间文化交流,通过携手华彬文化基金会,联动各界资源,保护、传承、发扬各国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聚合各国专家学者,与现代科技成果融汇结合,使其在当代绽放出新的光彩!未来,将以华彬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为平台,为中国与东盟各国,为共建一带一路做出更多新的贡献!